榆林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2021年05月06日 15:59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三全育人”格局和十大育人体系为保障,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优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推进学校网络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深度融合,构建高水平的网络思政工作教育体系、平台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人才体系,大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和成长空间。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遵循规律。准确把握网络时代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正确把握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关系、思政教育与综合服务的关系、学校教育与自主教育的关系、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的关系、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的关系等,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继承和发扬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适应网络时代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坚持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三是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形成网络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机构设置和组织领导

成立榆林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以下简称“网络思政中心”)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教务和网络信息化等部门的校领导担任,宣传部、统战部、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中心等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面协调和指导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学校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舆情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部署重要任务,督促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网络思政中心日常事务的办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以及学生组织管理、指导。成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专家委员会,负责学校网络思政建设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等工作。创建网络文化工作室,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遴选高年级优秀研究生、本科生作为学生负责人,创意策划运营传播校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鼓励学校思政课教师、政工干部、专兼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建立富有特色的网络名师工作室并在网络思政中心入驻。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一)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1.打造主题教育网站群。强化价值引领,重点强化校园网主页、师大新闻网、思政文明网、思政课程专题教学网、专业学术网以及网上党校、网上共青团等网络平台建设,推动思政理论课程专题网站、云平台建设。

2.实施“易班”建设工程。以提升网络育人功能和效果为导向,精心设计特色主题板块,将教务教学、学生事务、后勤服务与易班对接,实现基于大数据基础的学生个性学习、日常生活定制服务,实现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思政课程”入住易班优课(YOOC)平台,努力将“易班”建成全校师生“首选”“乐学”“宜居”“易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区。

3.完善学生工作网络系统。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新生入学”“毕业离校”等网络工作平台,实现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化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进学生工作专题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工作平台建设,全面服务学生成长。

4.打造校园新媒体矩阵。以强化学校校园新媒体联盟建设为依托,加强学校以及学生工作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形成立体化、交互性的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联动矩阵。

5.建设校园全媒体中心。整合学校校报、广播台、新媒体力量,创建校园全媒体中心,推进新闻宣传的介质融合、组织融合、队伍融合,推动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传播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传播力、引导力。

6.推进校园智慧思政建设。顺应网络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根本要求,根据省厅“智慧思政”建设统一安排,跟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整体规划,以学生“上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离不开”为目标,谋划构建校园智慧思政信息平台,整体设计、分步建设“四个中心”一体化的校园智慧思政系统:一是成长中心,即学生发展平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面发展,加强内容、渠道和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在智慧系统中开展信息传受、学习探究、交往合作、生活体验、文化娱乐等活动。二是教学中心,即师生交往平台。坚持服务教学需要、构建教育场景,打造网络教育课堂和育人空间。三是服务中心,即综合服务平台。坚持面向师生需求、整合服务功能,建设校园服务信息化“一站式”平台和服务育人的网络阵地。四是管理中心,即网络思政管理平台。坚持服务工作需要,提升工作效能,建设厅校院班四级联动的思政工作信息化“一站式”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和分析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网络内容建设

7.创作和传播优秀网络内容产品。积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校园、慕课平台等项目建设。成立学生网络文化中心,加强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革命文化产品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品。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成立网络产品设计工作室、微视频制作工作室等,建设一批网络名师工作室。

8.开展网络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教育等进网络,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优秀网络作品评选、校园先进典型网络评选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积极开展微展示、微党课、微团日等“微”系列活动。

9.打造精品网络教育示范品牌。继续加强“网上办事大厅”等网络化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网络典型选树、网络道德巡礼、网络道德讲堂等网络实践活动,着力打造精品网络教育项目。

(三)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10.强化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依托省高校智慧思政等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建设榆林学院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完善校园舆情监测应对体系,加强学生网上行为与心理分析研判,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探索开发大学生网络思想行为特征及规律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相关诉求,预警及预测学生行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精准化施策。

11.开展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加强“校园好网民”培育工作,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实现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文明、健康、守法上网,提升学生网络文明素养。

(四)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12.建立专兼结合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把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以青年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加强网络文化(活动)研究和建设队伍、网络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队伍、网络技术研究和开发队伍等骨干队伍建设。培育一批网络教育名师,积极引导支持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干部和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3.强化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培训与管理。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与管理,纳入学校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培训计划,通过定期培训、岗位交流、实践锻炼等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保障机制

(一)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各单位协同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就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部署。

(二)加大资源投入。设立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场地、经费、人员、研究等资源投入,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加强考核激励。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体系和各单位年终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探索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五、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一)项目论证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3月)

召开筹备工作组会议,开展项目前期的论证、研讨,在开展省内外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发规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团委)

(二)项目组建阶段(2019年4月—2019年8月)

召开筹备工作组会议,审定项目实施方案;成立网络思政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出台网络思政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落实经费保障、场地保障、人员保障工作。(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发规处、学工部、人事处、团委等。)

(三)项目实施阶段(2019年9月—)

召开网络思政中心成立大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推进会。(牵头单位:校网络思政中心)

(四)项目中长期阶段(2020年1月—)

依据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情况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完善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建设方案。(牵头单位:校网络思政中心)

 

上一条:榆林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关闭